本帖最后由 顶风坐岸 于 2010-8-7 14:47 编辑
几点说明: 有人问,此文是否象以往那样先上杂志再发网上?答:正好相反,这次先发贵钓网再发杂志; 本人从不照相,此帖因老友“冒雨逐渔”编配相关图片,增色不少,在此表示由衷感谢; 今下午与锦屏的“山乡溪流”版主通话,他上周在三板溪用手竿获草鱼几条,其它鱼也有。
初夏初识仰阿莎(之七)
(锦屏——黎平游钓补记)
五、 黎平亮江河:岸边垂钓 田里栽秧
退休以来,我每年都要到40多年前的知青点黎平洪家庄3、4次。这里紧靠清水江的支流亮江(黎平这段也叫八舟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也是著名风景区。从八舟至洪家庄的20多里水路及两岸遍布断崖溶洞,桂沚兰汀,茂林修竹,老藤奇花,风景可称绝美。已列入吉尼斯纪录的高屯天生桥亦属此段,桥下就流淌着这条河。关于这里的风光,我的朋友、论坛的“冒雨逐渔”在他的帖子里发了许多优秀片片,并得到国内多家钓鱼网站的肯定和重视,我在《凯、麻、黎、从、榕游钓散记》一文中也作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
从锦屏坐车到黎平洪家庄后,在有名的景点鸬鹚架钓了半天,得4两以下鲫鱼5斤。这里有电鱼的,毒鱼也时有发生,几十年下来,鱼种剧减,珍贵的鳜鱼、青鱼、铜鱼、油鱼、肉鱼、鲶鱼和白鳝等都几乎灭绝了。
钓了几天,鱼获都差不多,也就是7—9斤。其时正值端午之前,还有好多家没栽完秧。我多年前当知青时,最心甘情愿做的活路就是栽秧,还能栽得又快又直,比真正的农民还强些。我曾一人包一天栽18担的一块大田(近3亩,叫油榨园),到下午3点完工后,还帮一60多岁的病弱老农栽完他还未栽完的几担。我在这块大田开的沟象墨斗弹的线一样笔直,这是很难做到的。原大队支书路过看见也特地赏光称赞几句。这天晚饭时提到栽秧不免技痒,便自告奋勇地要再作冯妇,人家说,你60了,不行了,还是去钓鱼吧。我偏不信,在米酒的感召之下保证了人家栽多少我就栽多少。次日一早脱鞋下田,解秧就干。哪知非但不能象年青时那样快速来回穿梭,才栽了六、七行,蛮腰就象要爆裂一样难受。大话已经说出,此时没了退路,我心想:不管多难受,都不能吭气和退却,就这样干下去,看看到底会怎样!死憋了近1小时,终于度过了极限,倒反而越来越轻松,连续干了3个多小时后接近尾声。到了这时候,就是再接着干下去也无所谓了。
危险就这样悄悄的从身上挨了过去。 后来又帮小孩出外打工的另一家栽了一次。 劳动或钓鱼后吃饭喝酒都是最香的,睡觉也是如此 。初夏的夜,河边送来略带鱼腥味和油菜香的气息,整块田坝里的群蛙鼓噪和蟋蟀吟唱都不会停息,它们和筑在悬崖边大树上的鸟窝里那些白脸狐鸡的吵闹声混成一片,而似乎在四处急切追寻什么的多情鸟儿蝈蝈郎的凄号却仿佛是游离于外,连同寨子后面山上摇撼林木的阵风交织在一起,全体形成了准确无误地演奏着的尤其动人心魂的天籁交响。然而,麻将桌上的吵闹和先低沉后高昂的狗吠犹如一串奇怪的音符插入其中,这就破坏了这段美妙乐章的整体合谐。
我近年来常去这第二故乡享受如此高档次的免费疗养,其中包括在河边垂钓、与村民闲谈和品尝米酒,感受自然,以致于老是流连忘返,乐不思筑。当然,每次去都要带一些象样的的菜,如大肠、牛肉或鸭鹅等,有车去镇上时请人多带啤酒,如此坐下才安心。遇红白喜事必须同样送礼。这里虽是河边,除了这河段的承包者,其它村民很难吃上一次河鱼,因我不要鱼,所以我每每收竿回寨时,除了有时将鱼拿去房东家,就是把鱼送给路上先遇见的人,或是送到孤寡人家。不好意思,至于“留大放小”的做法根本不考虑。这也许算是一种因为几十年前曾在人家菜园里跳过丰收舞的自我救赎吧。
原定于明年春“冒雨逐渔”也退休后,两人在这里凑四千元合修一栋背山临水的、上下各2小间的、宽阳台的、杉木皮做瓦和隔热的小木屋,每年去住春秋两季,但今年州长和有关部门来看过,说此地定为旅游深开发区,将于明年开始办理征用所有山林和田地事宜。据说这一来,祖祖辈辈生息于此的村民会获得补偿而有望跳出农门,这是大好事,但我和“冒雨逐渔”连选址都看了几年的“乡间别墅”梦却随之破灭!本章节较多地说起这地方,就是因近来为此事心存芥蒂,耿耿于怀,以致怅然若有所失。一个声音老在心里阴沉沉地说: “我从前是属于这里的,而这里将不再属于我。” 在这里的第八天是坐老朋友的面包车到30里外的墨门山水库冒着大雨钓鲤鱼,大的切线,几两至一斤的多,鲫鱼少,共获16斤。老友得了这鱼是从未有过的喜欢,因此时正值放养田鱼之际,这些小鲤就得以暂时放生,他一到家就赶紧往自己的水田里倾篓倒入。 次日离开洪家庄,老乡挽留,就说好国庆厦蓉高速通车再去。 回到锦屏,自己放补休假一天,作好各种准备。这次共一月多的时间内,我请“冒雨逐渔”三次从凯里找客车带来蚯蚓、饵料及钩线等若干必需物资,在此谨向其表示严重感谢的同时又指望他今后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为感。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