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杜牧的一首描写清明的诗,古人尚且如此,直到今天,对于钓鱼人来说,最关心的是清明的雨会不会来。 清明三天假期,回家时间有点短,附近又找不到好的场子,思前想后,再去一趟罗妥,是否能钓上鱼是小事,图的是路好,麻烦事少。事后想了想,一月之内跑两趟罗妥,是不是频率高了点。 电话中还是黄大哥浓浓的黔南布依族口音,他告诉我,与上次来相比,水位又降了3米多,来碰碰运气吧。 车到码头,时逢许多放学的孩子,走走停停。看得出来,走了不少路,满脸倦意,有的干脆在路边的土坡上坐下来休息片刻,看着日渐“消瘦”的河道,发愣!有几个调皮的小孩在船上追逐,还有几个年幼的孩子由妈妈或奶奶牵着,看着为鱼奔忙的我们,目光青涩而惊异。 由于水位下降厉害,湖面变得很窄,码头也显得非常拥挤。来来往往的渔船把湖水搅得很浑,远处被水淹过的地方,此时轮廓清晰,很容易看得出来哪些是藏鱼的地方。爸爸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用他的话说,此番目的是等到涨水的时候能找到一个很好的钓位。 船驶出码头,迎面而来的风虽然夹杂一点腥味,不过在30多度的高温下,让人凉爽。这样的天气跟杜牧诗句里描写的清明似乎不是一回事。 来到钓场,因为涉水,我上一次的钓位已经高高在上,通往半山村子的那条山路被拉得越来越长,那天晚上陪我数星星的小铁船搁浅在岸边,无可奈何。 黄大哥说,由于是假期时间,他的其它棚早已被预订。为了让我们多钓些鱼,他把留给我们的鱼棚移动了位置,之后他的妻子又赶紧送来床单被套,亲切如远方来的亲戚。 天气闷热,在修筑钓位的时候,汗水从脸颊上掉下来,预感暴雨要来。 天黑之前,用包谷作钓,10多条奶翘入护,这样的收获令人意外。更让人惊喜的是狗妈妈带着她的孩子,摇着尾巴来到我的身边,狗宝宝不停添我的手,像是好久不见的朋友。此时,远处传来黄大哥的呼唤,狗妈妈和带着孩子瞬间消失在山腰。晚饭过后,放眼湖面,棚上的灯光分外明亮,远处的山顶上闪电频频,风在激烈拍打岸边的岩石头顶的黑云也越来越低,暴雨即将来临。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大风带着雨水急骤而来,鱼棚在大风的肆虐下嘎嘎作响,试图想挣脱绳索的束缚。黄大哥打着手电前来加固牵绳的铁桩,并嘱咐我们先收好渔具,不要走出棚外,此时隐约听到对面钓友的惊叫“喔呵,老子的鱼竿被吹跑逑咯!” 这样的阵势三年前在望谟蔗香经历过,那时候风雨加上雷电,拼命把船和鱼棚往湾子里赶,感觉随时都会被它们挤扁,不得已棚主只得带着我们往山上跑…… 雨停了,风还在吆喝,即将被晒干的淤泥被雨水浇注变得更加稀松,无法驻足。收拾好被风吹得散乱的鱼竿,已是入夜。此情此景,无心恋战,清明和故人在梦里相见,明天会有好收成! 第二天,叫醒我的是两个公主的吼声和穿流而过的马达声。灿烂的朝阳下,重新找好钓位,抛下底料。不料几分钟后小罗非闻讯赶来,十分活跃,像是在过节。 估计是过节的原因,感觉当天来往的船特别多,频繁激起的水浪不停冲击我的钓位,鱼漂趁此机会也玩起了冲浪。为了不虚度难得的假期时光,我开始仔细端详眼前的山水: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形崚嶒,缺少肥美的田土。狗妈妈带着孩子在山间行走,黄大哥不知疲倦重复介绍这里的鱼情……岁月走了,还有淳朴的民风在山间弥漫。 跟很多钓友一样,离开钓场之后,都会晒晒自己的鱼获。这个清明,在水边,有故人的思念,有朋友祝福,还有家人的和美,这便是我的渔获!
码头上的大家伙
大自然·岁月
延长的山路
搁浅的船·河道
来时的路
裂变1
裂变2
裂变3
日渐消瘦的河道
一条鱼的N种吃法
黄大哥家自己做的七色饭,送给我们尝鲜。
小黑
黄大哥
鲜艳的五星红旗
码头一角
准备回家的小孩
山路
闺蜜
通往希望的山路
小黑
狗妈妈小妮
赶路
我的钓位
新鲜的鱼
丰富的午餐
河道·搁浅的船
小憩
走累了
大自然
干涸的河道
缩水的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