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钓鱼网

 找回密码
 加入
查看: 1707|回复: 14

回复 大无师 关于鱼万鲫看到的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2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小暴探讨一下:这的确是俗称的“魔鬼鱼”,但应该是鲼形目蝠鲼科,和你说的魟鱼是同目不同科。在我们国家纯淡水赤魟仅见于广西左江上游的南宁和龙州。而且赤魟的体色和图片上的不符合。
就我的判断,这应该是海水鱼,这鱼在沿海地区很普遍,价格也很便宜,汕头大概3元一斤,我和朋友也钓到过,在贵阳说是在赤水河捕到的,也就是“扎麦子”,想卖个好价钱。
附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80098.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7664.htm

[ 本帖最后由 大无师 于 2008-11-22 01:17 编辑 ]

仔细看了您所提供的参考资料,我想您应该先在体型和外表上做一个对比,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在回复鱼万鲫的帖子中已经说明,和海水的鲼形目不同之处在于“尾一般细长成鞭状,尾鳍上、下叶退化或尾稍粗短,具尾鳍”而鱼万鲫的帖子中并无尾鳍,而是鞭状的尾巴,并且带有小刺,而和海水中的蝠鲼不同之处又在于,“体盘菱形,一头宽大平扁;吻端宽而横平;胸鳍长大肥厚如翼状,头前有由胸鳍分化出的两个突出的头鳍,位于头的两侧;尾细长如鞭,具一小型背鳍,一些种类的尾上具一个或更多的毒刺”海水中的魔鬼鱼存在着前鳍,至于我所说的属于外来鱼种,在学术上的意思就是说它不是中国鱼种,我已经断定它不属于中国的任何一个鱼种,它更偏向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淡水品种品种,你给我的资料中,主要是鲼形目的,它们和魟鱼都是属于同一个生物种类 也就是软骨鱼纲类,只不过属于不同的科目,不同次纲,其实它们都是同一个品种,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至于淡水魟鱼的由来,生物界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们是由咸水品种进行了进化演变而来的。至于具体是什么时候存在的,这个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属于模糊型的生物。
至于称呼,都是同样的,都可以使用魔鬼鱼来称呼。

谢谢您的疑问,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探讨

[ 本帖最后由 暴走鲫壳 于 2008-11-22 13:06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2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终是学生物的哈,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2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一直以为只有海里才有这种东西,今儿算是长了学问,谢谢楼主帮我扫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2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见过类似的,小个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2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性强,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2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暴你不光是知道得多,你的写作能力也好哦.我有你的写作能力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2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很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1-22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天意 的帖子

再老哥您的面前卖弄卖弄,您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啊树 的帖子

喊魔鬼鱼绝对没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见过实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3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性强,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3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暴就是教科书,不懂的在你身上翻一翻就了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4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黄貂吧

赤魟鱼 
 赤魟(Dasyatis akajei)属软骨鱼纲,下孔总目,鲼形目,魟科,魟属。俗称:鯆鱼,草帽鱼,蒲扇鱼,黄貂鱼。英文名:Red stingray。
  身体极扁平,体盘近圆形,宽大于长。吻宽而短,吻端尖突,吻长为体盘长的1/4。眼小,突出,几乎与喷水孔等大。喷水孔紧接于眼后方;口、鼻孔、鳃孔、泄殖孔均位于体盘腹面。鼻孔在口的前方,鼻瓣伸达口裂。口小,口裂呈波浪形,口底有乳突5个,中间3个显著。齿细小,呈铺石状排列。体盘背面正中有一纵行结刺,在尾部的较大;肩区两侧有1或2行结刺。尾前部宽扁,后部细长如鞭,其长为体盘长的2-2.7倍,在其前部有1根有锯齿的扁平尾刺,尾刺基部有一毒腺。在尾刺之后,尾的背腹面各有一皮膜,腹面较高且长。体盘背面赤褐色,边缘略淡;眼前外侧、喷水孔内缘及尾两侧均呈桔黄色,体盘腹面乳白色,边缘桔黄色。
  赤魟为底栖鱼类,常居住于底质为泥沙的深潭中,多在夜间活动,主要以小鱼、小虾及软体动物为食。赤魟为卵胎生鱼类,渔民认为是春季交配,秋季产卵,每产7、8个,母鱼有护仔现象。
  赤魟分布于我国南海和东海,长江口咸淡水中亦有。纯淡水赤魟仅见于广西左江上游的南宁和龙州,日本南部、菲律宾沿海亦有分布。赤魟原为海产鱼类,在古代当海水退出广西之后便残留于内陆水体,约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以后才逐渐被“陆封”而定居于广西境内的。
  赤魟个体较大,海洋中最大个体重可达65-70公斤,一般多为5-8公斤左右;淡水中常见个体全长约50-70厘米,重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肉味尚佳,皮厚实,无血有光泽,含丰富的胶质,水发后烹制成“大扒鱼皮”,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珍品。
  赤魟尾刺有毒。活体常挥动尾部进行刺击,人捞捕或处理鱼货时常被刺伤。由于尾刺两侧倒生锯齿,刺入皮肉再拔出时,尾刺两侧锯齿往往使周围组织造成严重裂伤,而尾刺毒腺分泌的毒液则使患者立即发生剧痛、烧灼感,继而全身阵痛、痉挛。创口很快变成灰色,苍白,然后周围皮肤红肿,并伴有全身症状,如血压下降、呕吐、腹泻、发烧畏寒、心跳加速、肌肉麻痹,甚至死亡。如果及时治疗还好。若治疗不当,数天后仍可复发,且有后遗症,如伤及手指,则手指强直,不能屈弯。
  赤魟除食用外,还有一定药用价值。其肉性味甘、咸平,无毒,有补气之功效。用其熬油,主治小儿疳积。尾毒的毒液是一种氨基酸和多肽类的蛋白质,其药性咸、寒,有小毒,对于中枢神经和心脏具有一定的效应,有清热消炎、化结、除症之功效。尾刺研末入药,对治疗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炎、咽喉炎、疟疾、牙痛、魟鱼尾刺刺伤均有一定疗效。其肝除作为制作鱼肝油的原料外,煮食后能治夜盲症。

[ 本帖最后由 南天 于 2008-11-24 13: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暴走鲫壳 的帖子

我没有看见过此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贵州钓鱼网 ( 黔ICP备17011872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525号 )

GMT+8, 2024-6-14 1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